看過discovery「荒野求生」節目的人,一定對主持人貝爾在荒郊野外找尋食物的本事印象深刻,尤其是一些在外行人眼中看來都差不多的林林總總植物,他卻能一望而知其種類、名稱,並分辨是否有毒、食用價值高不高等,實在令人對這種本事相當羨慕。

 

 

 

不過羨慕歸羨慕,說到貝爾這種辨別植物的本事,想也知道必須長期的實踐與經驗累積,才有辦法習得,像我們這種不專業或半專業的一般人,能偷閒學得幾成功夫已屬萬幸。

 

 

 

言歸正傳,在野外,如果你有足夠常識、手段,能夠分辨植物有毒或是無毒其實已經足夠,在姑且不論食用價值的情況下,無毒代表可食用,有毒就是不可食用,所以分辨植物有毒無毒,可說是野外找尋食物的精髓,也是這篇文章要說明的重點。

 

 

 

辨別可食用植物要訣:

 

對於不知是否可以食用的植物,請採取以下的標準測試流程。為避免測試癥狀互相混淆,一次頂多只能測試一種植物,若測試中途身體出現不適,馬上停止測試,並將該植物判為「out」;若測試中途無出現不適,仍應將全套流程測試完畢,確定完全無任何不適,才能放心食用該植物。

 

請注意,以下流程必須依照順序。

 

1. 望:

先檢查植物是否有蛆或毛毛蟲之類小蠕蟲攀附其上,若有最好避過不要挑選。有些植物衰老後可能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,所以看起來蒼老不健康的植物最好也不要,況且食用價值不高。

 

2. 聞:

切下一小段植物,聞聞切口處是否有令人作嘔或不舒服的氣味,如臭味或苦味,若無,可進行下一步。

 

3. 塗:

將切下來的植物汁液塗抹少許在手臂內側等皮膚較敏感處,觀察個幾分鐘,若無出現搔癢或紅腫不適等癥狀,若無,可進行下一步。

 

4. 舔:

用嘴唇舔一小口植物切口處,觀察數十秒,看嘴唇有無任何不適癥狀,若無,可進行下一步。

 

5. 嘗:

舌尖嘗 - 先用舌尖舔嘗,觀察數十秒,若無不適,進一步置於舌根舔嘗。

舌根嘗 - 再用舌根舔嘗,觀察數十秒,若無不適,可進行下一步。

 

6. 嚼:

咬下一小口並咀嚼,可稍微吞嚥少許汁液,同樣觀察數十秒,若口腔或喉嚨無任何不適,可進行下一步。

 

7. 吞:

將植物吞嚥下肚,此步驟觀察期較長,約需3~5小時,且中途不能吃其他食物(飲水可小口啜飲)。若觀察期過,無產生如頭暈、噁心、打嗝、胃痛、下腹痛等不適癥狀,則可判定該植物能夠食用,不過建議先吃少量,以防某些植物毒性較弱不易察覺。

 

如果吞嚥後出現不適癥狀,可大量喝水沖淡體內毒素,並加速毒素排出。若癥狀較嚴重,可將炭灰(木材燃燒後的灰燼)當成催吐劑,取少量吞下肚即可誘發嘔吐,且炭灰能吸付毒素,加水攪勻成糊狀喝下,能有效減輕胃部疼痛。

 

 

 

七字口訣:望、聞、塗、舔、嘗、嚼、吞。

 

 

 

熟悉以上辨別流程相當有用,或許哪天,就是這些隨處可見又看似不起眼的植物救我們一命啊!

 

 

 

(為個人創作,嚴禁隨意轉載)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math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